www.fgks.org   »   [go: up one dir, main page]

跳转到内容

技術性貿易障礙:修订间差异

维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书
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
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| 贡献
Reformat 1 URL (Wayback Medic 2.5)) #IABot (v2.0.9.5) (GreenC bot
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| 贡献
补救3个来源,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。) #IABot (v2.0.9.5
 
第2行: 第2行:
'''技術性貿易障礙'''({{lang-en|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}},[[縮寫]]:'''TBTs'''),一類[[非關稅壁壘|非關稅貿易壁壘]],是各國用來規範市場、保護消費者或保護自然資源(以及其他目標)的截然不同的措施,但它們也可能被用來(或被外國認為)歧視禁止進口,保護國內產業。
'''技術性貿易障礙'''({{lang-en|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}},[[縮寫]]:'''TBTs'''),一類[[非關稅壁壘|非關稅貿易壁壘]],是各國用來規範市場、保護消費者或保護自然資源(以及其他目標)的截然不同的措施,但它們也可能被用來(或被外國認為)歧視禁止進口,保護國內產業。


由八個國際組織組成的工作小組——多機構支持小組 (MAST) 制定了2012年非關稅措施 (NTM) 分類,將TBT歸類為16個非關稅措施 (NTM) 章節之一。 在該分類中,TBT被歸類為B章,定義為「涉及技術法規的措施以及技術法規和標準符合性評估程序,但不包括WTO 《{{le|SPS協定|Agreement on the Application of 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 Measures}}》涵蓋的措施」。這裡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是指標籤要求、技術規格和品質標準標準以及其他保護環境的措施。B章也包括與技術要求相關的所有合格評定措施,例如認證、測試和檢驗<ref>{{cite web |title=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non-tariff measures |url=http://unctad.org/en/PublicationsLibrary/ditctab20122_en.pdf |date=2012 |publisher=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(UNCTAD)}}</ref>。TBT的其他範例包括產品重量、尺寸或包裝的規則;成分或身份標準; 保存期限限制; 以及進口測試和認證程序。
由八個國際組織組成的工作小組——多機構支持小組 (MAST) 制定了2012年非關稅措施 (NTM) 分類,將TBT歸類為16個非關稅措施 (NTM) 章節之一。 在該分類中,TBT被歸類為B章,定義為「涉及技術法規的措施以及技術法規和標準符合性評估程序,但不包括WTO 《{{le|SPS協定|Agreement on the Application of 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 Measures}}》涵蓋的措施」。這裡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是指標籤要求、技術規格和品質標準標準以及其他保護環境的措施。B章也包括與技術要求相關的所有合格評定措施,例如認證、測試和檢驗<ref>{{cite web |title=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non-tariff measures |url=http://unctad.org/en/PublicationsLibrary/ditctab20122_en.pdf |date=2012 |publisher=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(UNCTAD) |access-date=2023-11-11 |archive-date=2020-09-18 |archive-url=https://web.archive.org/web/20200918131331/https://unctad.org/en/PublicationsLibrary/ditctab20122_en.pdf |dead-url=no }}</ref>。TBT的其他範例包括產品重量、尺寸或包裝的規則;成分或身份標準; 保存期限限制; 以及進口測試和認證程序。


《{{le|技術性貿易壁壘協定|Agreement on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}}》規定了此類障礙的使用規則。然而,貿易專家普遍認為,技術性貿易壁壘很可能被進口國濫用為不透明(隱藏或不明確)的貿易障礙。 (參見透明度。)
《{{le|技術性貿易壁壘協定|Agreement on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}}》規定了此類障礙的使用規則。然而,貿易專家普遍認為,技術性貿易壁壘很可能被進口國濫用為不透明(隱藏或不明確)的貿易障礙。 (參見透明度。)
第10行: 第10行:
{{Reflist}}
{{Reflist}}
== 外部連結 ==
== 外部連結 ==
* ITC's [http://www.macmap.org/'''Market Access Map'''], interactive portal providing information on customs tariffs and market requirements.
* ITC's [http://www.macmap.org/'''Market Access Map'''] {{Wayback|url=http://www.macmap.org/ |date=20110513023227 }}, interactive portal providing information on customs tariffs and market requirements.
* ITC's [http://ntmsurvey.intracen.org/home '''Non-Tariff Measures Business Survey'''] database, including regulatory and procedural obstacles that trading companies face both at home and abroad.
* ITC's [http://ntmsurvey.intracen.org/home '''Non-Tariff Measures Business Survey'''] {{Wayback|url=http://ntmsurvey.intracen.org/home |date=20150715163315 }} database, including regulatory and procedural obstacles that trading companies face both at home and abroad.


[[Category:貿易政策]]
[[Category:貿易政策]]

2024年1月18日 (四) 09:12的最新版本

技術性貿易障礙(英語: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縮寫TBTs),一類非關稅貿易壁壘,是各國用來規範市場、保護消費者或保護自然資源(以及其他目標)的截然不同的措施,但它們也可能被用來(或被外國認為)歧視禁止進口,保護國內產業。

由八個國際組織組成的工作小組——多機構支持小組 (MAST) 制定了2012年非關稅措施 (NTM) 分類,將TBT歸類為16個非關稅措施 (NTM) 章節之一。 在該分類中,TBT被歸類為B章,定義為「涉及技術法規的措施以及技術法規和標準符合性評估程序,但不包括WTO 《SPS協定英语Agreement on the Application of 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 Measures》涵蓋的措施」。這裡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是指標籤要求、技術規格和品質標準標準以及其他保護環境的措施。B章也包括與技術要求相關的所有合格評定措施,例如認證、測試和檢驗[1]。TBT的其他範例包括產品重量、尺寸或包裝的規則;成分或身份標準; 保存期限限制; 以及進口測試和認證程序。

技術性貿易壁壘協定英语Agreement on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》規定了此類障礙的使用規則。然而,貿易專家普遍認為,技術性貿易壁壘很可能被進口國濫用為不透明(隱藏或不明確)的貿易障礙。 (參見透明度。)

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一直致力於透過ISTR模板使通用標準化變得更加容易[2],允許通用標準幫助實施WTO協議。

參考資料[编辑]

  1. ^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non-tariff measures (PDF).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(UNCTAD). 2012 [2023-11-11]. (原始内容存档 (PDF)于2020-09-18). 
  2. ^ Fliess, Barbara; Schonfeld, Raymond. Using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in Regulations. ASTM Standardization News (May/June 2011). (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-04-14). 

外部連結[编辑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