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ww.fgks.org   »   [go: up one dir, main page]

跳到主要內容區
本功能需使用支援JavaScript之瀏覽器才能正常操作

「縱目歐亞-空間與人文的對話」課程系列講座-6/19(三)姜允玉教授(韓國明知大學中文系、東亞細亞研究所所長):漢字對朝鮮時期儒家思想紀錄文化的影響(中文演講)

發佈單位 :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最後更新日期 : 2024-06-11

「縱目歐亞-空間與人文的對話」課程系列講座

時間:2024/06/19(三) 14:00~16:00 (線上與實體同步)
連結:
meet.google.com/bfs-dwjc-jas
講者:姜允玉教授(韓國明知大學中文系、東亞細亞研究所所長)
講題:漢字對朝鮮時期儒家思想紀錄文化的影響(中文演講)

 

講者簡介:*姜允玉,韓國成均館大學學士、政治大學中文所碩士、香港中文大學、廣州中山大學博士。現任韓國明知大學中文系教授、明知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。擔任韓國中文學會理事、中國語文學研究會理事、韓國博物館學術委員會委員、韓國漢字學會理事等職。《中國語文學論叢》《中國文學研究》等刊物編委。專長領域為春秋戰國文字、出土儒家文獻及上古漢語史的研究。論著豐富,有〈出土儒家文獻所見儒家思想研究〉等十本專著。以下三篇論文為例〈戰國文字通論訂補〉、〈崔溥《漂海錄》俗字研究〉。作者認為1488年由清宗國王下令撰寫的此書是重要的漂流記錄。不僅具有研究明代歷史的文獻價值,更可以掘發明代非標準漢字、詞彙、語法和明代母語音素等多種語言資料和現象。作者從語言話語角度,對這部作品現代漢語語言學進行了詳細分析。

 

〈定州漢簡《論語》의 文獻學的 가치와 文字學的 특징 연구〉。則是透過《說文解字》論語引文與東漢熹平石經《論語》來比對定州出土竹簡本《論語》,確定這目前發現《論語》最古抄本,應屬今文魯論系統,並考查竹簡本文字形式上的特點與大量的通假字、異體字、訛字,避諱字。

 

本次講座,姜老師將以韓國出土考古文獻與儒教冊版《朝鮮王朝儀軌》等祭禮文獻來探討從漢字與漢字的文化圈、漢字傳入朝鮮半島的過程、到了朝鮮時期漢字對儒家思想記錄發生的文化影響。以及近現代韓國漢字教育政策幾十年來的轉變。

 

本講座由歐亞基金會補助課程
合辦單位:人文社會科學學院、遊覽與圖誌教師社群、中文學系、歷史學系、臺灣文化學系。
※報名網址:跨域自主學習活動暨報名系統

瀏覽數: